
早期,凭借帅气的长相,小天靠颜值自拍和卡点变装内容走红网络,后来又通过搞笑段子演绎吸引了广泛受众。

然而,随着越来越多的创作者涌入同赛道,观众对类似的内容逐渐审美疲劳。
在流量浪潮褪去之后,如何找到新的增长点?市场风向不断变化,又该如何突破创作瓶颈,保持创新?
他们一边带着这些问题思考,一边开启了转型实践。
01
决定离开颜值赛道舒适区,转向不曾接触过的剧情赛道,小天背后的动机很直接:
“账号流量低谷,陷入创作焦虑,看似情绪稳定,实则是没招了。”
应对焦虑最直接的办法,就是主动求变,创作新的高质量内容。
结合对平台热门内容趋势的总结,团队决定尝试“恋爱演绎”短视频。
该系列内容通过聚焦情侣日常,用每集6-9分钟的时长,讲述年轻男女,由相识到相知的过程中,或暧昧拉扯,或勇敢追爱的故事。
第一期视频发布后,就取得不错反响,众多网友在评论区催更,验证了转型的可行性。
团队趁热打铁,继续深挖内容,保持稳定输出,承接住了流量。达人也因此信心倍增,加深了对OST的信赖。
「建模打法」系列视频累计播放量1.8亿次,账号涨粉超50万,这一次,团队于剧情赛道找到了增量。
02
短视频发展至今,单一的剧情已经很难满足观众胃口,他们还需要氛围感,需要能拿来二创和玩梗的素材。
「建模打法」系列内容走红的原因,便是精准契合了观众的潜在需求。
首先,出镜演员颜值高,符合大众的审美期待,能够满足其“情感代偿心理”。
其次,每集视频都有“亮点”:暧昧的肢体动作、深情的对视,还有直白俏皮的对话,很容易让观众代入。
在「建模打法」的视频中,有的观众逐帧研究细节,“迷人的话我不会说,但迷人的我,正在和你说话”等搭讪技巧,一学一个不吱声;
还有的带着“建模打法”“哥布林打法”等梗走遍评论区,让视频热度持续发酵;
也有网友用“气得撕掉蜜雪冰城1元代金券”等段子,掀起自我调侃的狂欢。
通过视频,大家或是满足了自我投射的想象,或是找到了对平庸现实生活打趣自嘲的出口,无论哪一种联结,都是一个“与我相关”的情感锚点,钩住用户继续往下看。
03
在创作上,据@北鼻小天 编导介绍:
“视频追求‘去表演化’,并非所有桥段都严格按照脚本,有40%的内容,是根据现场情况记录的。达人自由发挥时蹦出来的好点子,我们也会加进去。”
例如,比起传统剧情拍摄更注重严谨的台词、精致的场景、构图和运镜,「建模打法」系列视频,均以第一视角、手持镜头的方式拍摄。
这种随性自然反而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。
发生在路边、商场、咖啡馆等生活场景的故事、人物对话时嘈杂的环境音、摇晃失焦的画面,都让观众从中感受到一种贴近日常的真实感。

这样的结构最大程度凸显了故事的真实性,男女主的情感变化在随机记录中自然流露,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剧情效果:
在与@小雪日记 合拍的一条商单中,就添加了一段达人的临场发挥,这段原本脚本中没有的情节,让内容更具反差与笑点。
视频开头,小天顶着夸张的发型,满脸胡子拉碴走进电梯,随机问身边的人要微信,引得大家仓皇逃离。
最后,小天用品牌方的剃须刀实现爆改,既让观众看得乐不可支,又将广告自然植入到剧情中。
看到故事的圆满结局,用户意犹未尽,直呼“大家快告诉我,这是剧本还是真的?”。
评论区上万条留言不断推动视频热度上升,铸就了一条播放量超1800万,点赞量超42万的商单爆款。
此外,达人还陆续接到了汽车、数码、游戏领域的商单,给华为、美团等品牌带来流量曝光,账号的商业价值不断攀升。
从颜值抽象到剧情演绎,从创作焦虑到瓶颈突破,在创作的旅途中,OST内容团队再一次与达人共同穿越迷雾,找到新的方向。
小天的转型也印证了,创作没有终点,唯有持续深耕、敢于创新,才能在内容的浪潮中走得更远。